志愿者抗疫记|法国留学生:君问归期未有期

作者:异乡好居时间:2020-04-08

1月23日,面对汹涌而至的新冠疫情,市政厅栏目组织了 “全球看武汉” 志愿者群,向国内及时传递和翻译疫情相关的信息和 防疫指南 。一个月后,面对全球大流行病的蔓延趋势,我们又招募了更多的志愿者,将一些 生活防疫指南 翻译成不同语言,传递到全球各地。

在我们的志愿者群里有00后的高中生,也有 大学教授;有在国外留学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籍人士,还有生活在武汉和湖北的普通人。不论处境如何,每个志愿者都在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希望把这些志愿者的故事讲述出来,感谢所有“全球看武汉”志愿者默默无闻的付出。

法国当地时间3月16日,总统马克龙通过电视讲话 宣布,自17日12时起,禁止民众在未来15天内进行除食品购买、工作和就医以外的所有非必要出行,关闭欧盟和申根区边境30天。

“戒严”令发布前几个小时,罗婷刚从戴高乐机场起飞。2016年她开始了巴黎的留学生涯,今年是她的毕业季。飞机落地后才看到消息,“算是侥幸赶上了戒严令生效前的最后一班回国飞机”,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罗婷之前,有人因政策变动被滞留在新加坡机场的中转途中,而她之后,航班大面积缩减。3月26日,中国民航局通知,国内各航空公司经营任一国家航线只能保留一条,每周经营班次不得超过一班。

“君问归期未有期”,和她一样,眼下这是许多归国者的状态。

以下为受访者口述整理:

买票前24小时,票价调整了18次

3月16日,马克龙宣布全法戒严。实际上一个礼拜之前已经有风声,巴黎可能会封城。那时我就把各种可能的选择一一列出来,是走是留。很多留学生和我一样,最早有人10号左右就买票回国了。

最初,回国并不是我的最优解。我今年毕业,要找工作,学校还有课和一些实习项目。之前在法国已经面试了四五家企业,结果疫情一来,一切都被打乱了。

一种选择是留在巴黎。有可能封城的风声传出后,我已经开始囤粮了。最先买的是食物、罐头、米、面,接着是生活物资,厕纸、洗手液。后来感觉戒严越来越“近”,又去买了一批新鲜蔬菜。我发过一次朋友圈,调侃自己像在估算市场规模一样推进囤粮计划,每天计算着会隔离多久,要囤多少东西,其实很六神无主。

一切都没经验。我第一批罐头就买错了,回家才发现不能直接拉开,需要开罐器。我试过用菜刀,没成功,就放在一边,想着万一哪天真的弹尽粮绝总能把它弄开,作为最后的口粮。

亚裔是最早开始囤积物资的,法国同学对此不以为然。我1月初回过一次国,当时微博已经有讨论武汉出现奇怪的流行病,等我回到法国后不久,武汉的疫情就暴发了。

华人校友会组织了募捐,前期比较重要的是武汉大学校友会。我捐了钱,也有人捐了口罩,那时候留学生们还自嘲是“买空欧洲,运回祖国”,现在是反向了。

我和朋友还参与翻译了 法语版的生活防疫指南和居家隔离指南,很开心能学以致用,希望疫情前,大家真的能互通有无。

最初和周围朋友聊需要重视防护,大部分欧洲人都觉得是我想太多,过度紧张,除了印度同学。在法国读商科的印度学生很多是工程师背景,给人感觉比较务实。

志愿者抗疫记|法国留学生:君问归期未有期-异乡好居

3月15日,临行前一天的卢森堡公园。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生活物品究竟要怎么消毒,似乎一直没有个权威说法,这些都是疫情带给人的无形压力。即便留在巴黎,以我当时的精神状态,不太适合一个人住,遥遥无期地等下去。所以当时和一个朋友商量,真要戒严了就搬到一起,彼此支撑。

还有一个选项是“投奔”男友,他老家在布列塔尼,相对巴黎人口密度低。但他也遇到了特殊状况。

就在法国宣布戒严前一天,他爸爸住进了医院,16号做了腿部手术,这也是法国最后一天允许非新冠病毒的患者住院。戒严后,一切“非必要”的诊疗都停下来,所有资源让位于疫情救治。

我劝过他把手术延后,医院是高风险地带。但为了这个手术,他爸爸已经等了两个多月。正常情况下,术后还需要留院观察一阵,但现在只能迅速出院。岛暂时回不成,他们先在巴黎的家里静养。

离开法国前一阵,歧视已经很普遍了,戴着口罩的亚裔总会引得路人侧目,有人干脆直接叫你“新冠病毒”。

一次路过一间餐厅,有个女店员和同伴说“你看,那个新冠病毒又来了”,我突然就爆发了,冲她吼“你在说什么”。她也愣住了,可能很少看到亚洲人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应吧。通常我们会倾向于息事宁人,但必要时应该站出来,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其实我和那家餐厅的人很熟,每天路过都会打招呼,但突然之间成了陌生人。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遗憾,偏见、误解、碎片化的信息,如果大家都以偏概全看待彼此,不同国家和民族逐渐割裂,这才是这场疫病带来的最可怕病症吧。

3月14日,法国宣布关闭所有非必要的经营场所。那晚我买的回国机票。

订票软件上能看到过去24小时的票价变化,我印象很深,我的那张票在前24小时内调价了18次。当时经济舱已经卖完,直飞航班只剩下头等舱,一张票7万。我抢到了一张商务舱,4万块。

中转航班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政策一天一变。有同学在新加坡转机时就遇到临时政策变化,被滞留在机场。迫于无奈,有同学买了多张机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点、不同航空公司。现在一票难求。

志愿者抗疫记|法国留学生:君问归期未有期-异乡好居

空荡的街头和遛狗的邻居。

一步步“打折”的信任

我周围,更多留学生还是留在法国。有人面临实习、求职,还有一些是与国内院校合作的项目,需要考虑回国后留学资格认证的问题,各种现实的考虑。

最近我也一直在回想,促使我们回来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担忧。过去几个月,信任一步步“打折”。

3月2号,校方邮件通知大家,除中国湖北以外,从其他高风险地区回法的学生不需要再进行14天的隔离,可以照常回校上课,这是法国高等教育部的建议。那一天法国的确诊病例是191例,死亡3例。但当时邻国意大利,疫情已经大暴发,确诊者超过了2000例。

我们写了一封联名信发给校长,提出一些建议。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都有参与联署。

比如提醒校方无症状者同样具有传染性,这和法国卫生部当时的宣传不同,校方应该予以足够重视。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与北意大利的紧密联系,必要时需要考虑关闭校园。此外我们还建议校方提供网络授课,起码尊重有意愿的同学在家上课,希望想要戴口罩的同学能够得到尊重。

很快收到了校长回复,他的言辞很委婉,但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他是在用政策来“压”你。当时其他学校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巴黎政治学院已经有300多名同学主动要求自我隔离,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EDHEC)的中国留学生投票要求停课,这先于马克龙宣布学校停课。

校长这样回应:“眼下,我们无法提供在线课程,仍会继续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法国政府尚未有官方指示,建议大家照常生活。”他还加了一句,“建议组织一场学生讨论会,所有关注这一问题的人都可以加入,共同讨论目前的局势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还要线下办大会,只能说很无奈吧。我们的校园在巴黎近郊,从我家到校园,地铁转火车,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

目前我们学校也已经有确诊病例了,但并不是官方公布的。有三名学生通过个人的Facebook公布,还有一位老师,之前刚从新加坡回法,也是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声明,因为确诊新冠在家隔离,改为网课。

法国官方不公开确诊者信息,应该是因为隐私。但国内也有过类似的争论,不公开会不会影响临近地区的安全。

法国要求关闭非必要的经营性场所那天,我出了门,一路上经过很多家Tabac——法国的烟草专卖店,每一家门口都在大排长队。

不同政治立场的人能够有效沟通吗?

我住在玛黑区,这里是潮人聚集区,有同性恋酒吧,也有各种有趣的小店,不远处就是共和国广场。巴黎唯一一家Supreme店就在我家门口,平常日子里,站在窗前就能看到门口排队的亚裔面孔,每天看着他们来来往往。疫情来了,队伍短了,亚裔面孔戴起了口罩,后来店也关了。

但欧洲年轻人更多是不以为意吧。宣布停课后,很多欧洲同学的第一反应是又可以开派对了。

法国媒体也在关注一些防疫的薄弱环节,比如巴黎移民、难民相对集中的18、19区,以及无家可归者。戒严令生效后,人们需要有出行许可才能上街,但在有的地区,露天市场还是照常,人头攒动。

很多问题都是痼疾,比如移民、难民问题,每个地铁站都能看到无家可归者,疫情会不会在这些点上暴发?法国政府有做努力,但收效甚微。

相比实际有效的举措,更多听到的是一些关于正义性的讨论。

有一次听广播,记者引用了另一位女权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当闭校闭店,大家远程办公,家里的孩子谁来带。

法国文化鼓励争辩。但你总能感受到,人们更倾向于站在自己的框里,指责对方的那个框。法国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电视辩论类。我曾经旁听过一次欧洲议会选举的现场辩论,当时很震惊,到最后几乎每个人都在同时开口说话,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但还是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种交流还有效吗?感觉像是两个人在同时打两个壁球,球撞到墙面再弹回来,彼此是平行的。

这些问题一直都在,疫情似乎只是个加速器。

君问归期未有期

我很幸运了,当时想过最糟糕的状况是在法国被感染,或是回程路上遇到各种状况。

有的同学需要靠奖学金、实习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经济成为一大困难。有的已经在法国找到了工作,但突然被用人单位告知,招聘计划因疫情延后、收缩或干脆取消。经济下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我在巴黎的房子还没有退租,还需要为空关的房子交房租。走的时候太匆忙,法国的政策退租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房东。我没有时间计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我们建了一个群,学校里最近30天内回国或计划回国的朋友们,90人上下。有人10号左右进群,但最终买了4月初的票,当初可能是想观望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回国。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我也是如此。

走的那天,我全副武装,口罩、帽子,找男友借来了滑雪用的护目镜,没买到防护服就改了下衣服的防尘罩代替,后来飞机实在太热也没穿,垫在座位上。16号戴高乐机场的候机人群里,很多人没有防护措施。

到达浦东机场很顺利,机场外有大巴负责把入境者送达相应的位置,有个大巴司机发了脾气,“之前国内出问题,你们一个个跑去国外,现在国外有问题了又跑回来,把病毒带回来”。我想和他说那句话,中国人民打上半场,外国人打下半场,我们留学生要打全场。但最终作罢。

我目前还在14天的隔离期中,需要每天进行两次体温报备。居家隔离期间也非常忙碌,期末考试、面试,还有实习项目,全部远程操作。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也在想办法找找国内的工作。

现在每天起床还会听法国的广播,不时和法国的朋友联系,互通有无。

毕竟,疫情面前,大家似乎都是受害者。

(因受访者要求,罗婷为化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或图片转载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在线客服或发送邮件info@uhomes.com申请删除,谢谢。